沉香是名贵的香料和中药材,向为皇室和达官显贵享用,平民百姓无缘。史料记载,宋代即流传“一两沉香一两金”之说,徽宗、钦宗时期的宰相蔡攸(~)在《丛谈》中记有“万安黎母山东的沉香,冠绝天下,一片万钱”。蔡攸为蔡京长子,就其身份和地位看,所言沉香之少、价格之贵当有可信之处。
印度尼西亚沉香一般按产地来分:达拉干,加里曼丹,苏拉维西,安汶,嘉不拉,宾东尼,苏门答腊,巴布。其中达拉干沉香和加里曼丹沉香品质最高。这些分区产地的印度尼西亚沉香因太平洋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相近,外观特征和香韵也比较类似。印度尼西亚东部苏拉维西省的沉香,极易形成“虎斑”,在形成“虎斑”的同时,并没有积累上足够的油脂,因此沉香除了“虎斑”之外的木质多为浅色,油脂线里也未必是饱和的油脂。
印度尼西亚沉香是以清晰饱满的油脂线出产的,印度尼西亚沉香表面油线清晰,而且很细腻,很少有片状的油线,比较容易辨认。因此建议刚入门的沉香爱好者先从印度尼西亚沉香入手。印度尼西亚沉香香气清甜悠扬,气韵通透,常温下,气韵浓郁明显,其特有的甘甜幽柔之感,浓郁沉稳,并伴有淡淡的奶香。印度尼西亚沉香有一股穿透力极强的清新凉气,燃其味道香醇绵长,飘香四溢。印度尼西亚沉香其细腻多姿的变换感,带给人们无与伦比的品闻感受,由于其油脂成分非常之高,头尾之香差异明显。黑黄两色相融,质感强,油脂线华丽曼妙。
关于沉香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据史书记载,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在东莞地区,所以又名莞香。关于莞香,当地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莞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胸中,以换取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
明代中晚期收藏文玩之风大兴,沉香因需求者众,价格变为“一寸沉香一寸金”。有行家指出,在清代,沉香价格更昂贵,除宫廷和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外,鲜有平民百姓消费上等沉香。即便是清宫,每次品香使用沉香的数量也要记录得清清楚楚。当然,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尚待进一步研究,但至少说明,在中国历史上沉香一直不便宜。
沉香极小的产量也是引起人们追捧的原因。有业界统计资料表明,年产量不足20至25公斤,年产量不足10公斤,大量投资资金的进入,推动沉香的价格一日一变。目前,普通沉香基础价每克在千元左右,高级别沉香每克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