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说到,惠安系沉香指的就是蜜香树所产的沉香。惠安系沉香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印度、西马等地的沉香。
但是有的老香友对一种叫“惠安老沉香”颇为推崇,惠安老沉香也简称惠安沉香,以惠安城名为标记以示珍贵。是沉香的上品,藏家的恩物,不流通于市场。这种惠安沉香是惠安系沉香的一种,但属于惠安系的上品。本文借游览惠安讲讲这神秘的惠安老沉香。
曾有人来妙香居,拿出族谱县志来说明自己的爷爷从惠安请回来的惠安老沉香,邀我品鉴。其味道之绝,绝非惠安系花果之本香能囊括,隐隐有奇楠之妙,软丝之浓。一闻难忘。所以这次来惠安,我也特意留意询问此物。
今天我们重点就说说这“惠安系”和“惠安老沉香”有啥区别。
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让美好得以持久,沉香是一种逆天的东西,是沉香树修行的结晶,能保持香味不散。惠安这种俗世污浊之地,自然不是沉香树修行的好地方。在惠安这个地方,越好的沉香越不经留。
如果按惠安沉香就该产自惠安的话,世上已无惠安沉香。沉香这个东西在热带雨林才有最优良的形成环境条件,也许第一批来惠安的开拓人会有原始的惠安沉香,
因为惠安从气候和地理位置来看的确是很好的沉香形成地,但是可惜,被人类占领后就再也没有这个条件了。其实老香友讲的那些惠安老沉香根本不产自惠安。就算你是在明代的越南惠安买的都不一定就是惠安本地产的惠安沉香。老香友说的惠安老沉香不是指本地产的,而是一种行业的标准范围内的沉香。
前面我们说到,每个产地都有好沉香,也都有次沉香,为什么惠安沉香就是绝对好呢?就能被老香友推崇呢?
这要从沉香特殊的分类机制有关。这种分类不但包含标明了产地,同时也划分了等级。这种机制虽然简单,但却含糊。未必科学,但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大家知道,宋朝的皇室是很崇尚香的,宫人每宫皆燃香,仅海南一岛实在不足以支撑其消耗,受航海技术限制,只能零碎从越南拿少许沉香,所以宋朝的沉香很贵,后来都限制使用了。到了明朝,开国太祖是穷人,没有用香的习惯,到了朱棣这一代,才开始奢靡起来,当郑和带回第一批惠安沉香时,这种和海南岛同一维度出产的沉香之味,又让明皇室找到了被遗忘已久的香味。所以郑和第二次到惠安的时候,搜罗的沉香、降香(越南降香黄檀)多达十几万公斤,沉香占的比例没有记载,但是即使只有几千斤也是巨额。可见皇室对于沉香的喜爱。
第二次的订单都是按第一次的样本来开的。也就是说,第二次的香要和第一次的味道一样。这就涉及到了分类。这就是沉香分类的初步形成。
分类要有个名字。可以按味道分也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按产地分。
如果按味道分,那名字太长了,因为同一种沉香,有前中后三大韵味,还有贯穿前后的本味,如果全部写出来就太长太啰嗦了。
按形状分成包头、壳子、虫漏、舍利、分叉,这些用外观来分类的现代也有,用来和平民说说也无妨,
但是用来进贡就说不过去了。因为同样的包头可能会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形态也无法用。
那就按产地,产地的分化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在当时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不同的地方的确因为气候的不同导致沉香味道的差异。用产地分好,两个字标签给皇帝,喜欢了!就吩咐说下次还找这个产地的。简单快捷。
好了,怎么分想好了,下面就开始到惠安收香了。
于是坐船来到了惠安。到了惠安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来到惠安的买家很少有人敢于深入原始的热度雨林寻找沉香,因为对于远涉重洋的买家来说,原始的热带雨林实在是太遥远太危险了,不值得冒险。他们多是等待在惠安城等待熟悉当地环境的越南本土掮客从各地香农手里汇总后才交易沉香。所以越南人是掮客、翻译、卖家的角色,也就是中间商,而真正在采集沉香的香农其实是分布各地的。各地的香农把在山上采集的沉香汇总到中间商手里,再由中间商也就是越南人销售給买家明朝人。
中间商出场了,虽然买家指定要惠安沉香,但是其实惠安本土沉香没有那么多,买家要30斤只有20斤怎么办,没关系,别处的也可以,注意了,每个地方都有美女,别处一样有和惠安一样味道的沉香,所以可以。是味道一样才可以。比如说,他收的沉香,只要是比本来提供给买家样品一样或者更好的就可以了。是的,你没看错,虽然各地会不同,但不代表没有一样的。也就是说,虽然名字是一样的,但可能真正的产地来自两处,甚至三四处以上也不无可能。那问题来了。这两三处的沉香,一个来自占城(越南中部)、一个来自后黎(越南北部),那究竟是叫占城沉香还是后黎沉香呢?这个就要看分拣沉香的那个人了,那个人是谁?是的,惠安人嘛,你东西好的,不管你来自哪,都叫惠安沉香,东西差,就算你是根正苗红的惠安香也要把你分到某个角落去。
就好似现代,越南人都说越南沉香才是最好的,那越南和老挝边境的沉香算越南香吗?好的才算越南香,次的都是老挝的。为什么?分香的人掌握了话语权嘛。所以不管在哪里收来的沉香,只要味道好,买家认可,都称为自己家的香,而当时惠安就是沉香贸易的中心,制定规则之所在。还要好的才能得到惠安沉香的称号。“惠安沉香”这四个字,也不是轻易得的,不但要比其他惠安系好,还要比本地的好才能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最挑剔的顾客。
小知识:“惠安系”是一个系列,“惠安沉香”就是指惠安系的上品。无论是“惠安系”还是“惠安沉香”,其实都不产自惠安。因为惠安本土产的沉香已经消耗殆尽。
但是岁月无情,就算惠安城的中国建筑老而弥坚,千年不朽。规则也有变的时候。
惠安给越南开了个窗口,带来了繁华,但就因为繁华招致了灾难。
有盛就有衰,惠安的生意越做越大,惠安人也更富有,这引起了各方势力的眼红,就好似惠安沉香出名之后,大家都来分一杯羹一样,18世纪的越南中部分为很多个小国,小国的国王都为了争夺富饶的惠安港,掀起了战争,使得惠安的商人停业,港口不再有船来停泊,也许是图南河上流的树木遭到破坏,图南河居然趁机把大量泥沙堵塞在入海口,之后就改流了,现在的惠安已经不靠海了,变成了个不靠近港口的地方。这里的华侨也从这里搬离了惠安到了越南各地谋生。据说越南的老华侨多数来自惠安。昔日繁盛的惠安港逐渐也失去了他的作用,千年惠安老香也失去了踪迹。惠安不再是东方最繁华的地方,只有楼房里的红木还没有被海风侵蚀。
现在惠安沉香这个招牌也在不断被外来沉香给稀释其含金量,借着“惠安沉香”和“惠安系沉香”一字之差,很多商人为了逐利,故意淡化和模糊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断的用低品质的沉香冒充高品质的惠安沉香。比如说惠安沉香是要求味道清醇的甜味,还带有点果香,有些人就用西马那些带点甜味的低级沉香冒名顶替惠安沉香,其实品质低劣,根本不能承受惠安沉香的名号。一些贪便宜买了的人就以为惠安沉香不过如此。其实真正的惠安老沉香早早就被收藏家收藏了,现在的惠安根本已经无法寻找到惠安老沉香的踪迹了。留在惠安的那些其实只是惠安系沉香而已。
即使你穿越回明朝下南洋在惠安买到的一块沉香,虽然名字叫惠安香,但一样不能肯定就产自惠安。也可能是从暹罗(泰国)远到运来的,或者是真腊而来。但是肯定是好香,因为如果香不好,也不能叫惠安沉香。因为皇帝要的东西真的要求很高。品质要求比原来那些灭绝了的本地沉香还要高。惠安老香的标准可以说是间接由明皇室制定的,标准非常高,当年惠安城卖的那些惠安沉香放到现在都是稀世珍宝。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买家、中间商、香农之间经历很多手,分隔太多,导致某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有偏差,现代交通发达,信息便捷,我们通过直接深入原始森林产地,获取第一手的沉香,力保大家买到第一手的沉香,下篇我们就讲讲进山寻香的故事。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