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片林一段情,回归林下好乘凉
TUhjnbcbe - 2025/3/23 15:28:00

开栏语

年,漂泊百年的东方之珠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深圳团市委组织近名深港青年,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下一片“回归林”。25年过去,回归林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这群深港青年和更多伙伴,在时代大潮中发生了许多精彩故事,在粤港澳大湾区书写着绚丽绽放的青春华章。青春深圳推出“香港回归纪念林25周年记”栏目,记录乘风破浪的深港青年故事。敬请垂注。

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深港两地青年携手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下棵土沉香幼苗,一片以中国地图为造型的“回归林”郁郁葱葱。

25年后,回归林已树木参天。对那时植树的许多人来说,在那个历史时刻,他们种下的不仅是树苗,更是香港融入祖国发展的种子。

岁月沉淀的不仅是人生阅历,更是愈发珍贵的友谊。

时任赛格日立公司团委书记肖海晶响应团市委号召,组织了单位30多名青年团员参加了当年的植树活动。

虽然只隔一条深圳河,但在回归之前,深港两地青年的交流程度仍不算太深。

“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天我们公司派了一辆车把我们送到了仙湖植物园。到了现场后,我们发现也来了不少香港青年。”

双向奔赴的,是当时担任香港青年联会常务副主席的黄英豪。

那个春天,他组织了协会的青年来深圳参加回归林植树,还专门安排了几百名香港青年乘坐刚刚开通的京广线直达首都北京,“告诉祖国母亲,游子回家了。”

▲黄英豪

当年一起参加活动的深港青年,彼此大都是初见。但同根同源的他们,同有一颗中国心、同怀一腔民族情,青春激扬,很快便热烈地交流了起来。

因为植树的缘分,他们早已成为多年的好友。

时间一晃,就是25年。

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与这金子般的25五年深刻地重叠在了一起。

▲深圳卫视《过河记》第三集:深港青年共植棵树如今已成栋梁材

年,作为青年企业家代表,张思民参与了植树活动。

八十年代末,他怀揣元积蓄和一个专利技术成果南下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此起步。

在他看来,毗邻香港是深圳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香港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条件,为深圳企业的发展和深圳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巨大助力。

▲张思民

年,海王旗下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借助香港多元化、国际化的融资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亚洲品牌强”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海王集团在亚洲医药行业中位居第4,蝉联中国第1。香港为那个年代的深圳科创企业,提供了向世界展示风采的最好舞台。

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到金融、科创的全方位合作,25年来,深圳之于香港,已逐步从一个追随者变为同行者。无数创新创业青年在大湾区融合发展中,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行业领导者。

▲张思民现任深圳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

年,时任香港青年联会秘书长的龙子明,与五六十名协会青年一起来深参加了这个意义非凡的活动。

香港回归后,他发现当时许多香港年轻人对内地知之甚少。对祖国的了解都有限,谈何爱国?

▲龙子明重游香港回归林

年,龙子明联合两岸三地青年团体,组织了多位粤港澳台的青年乘火车专列北上,亲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崭新面貌。年开始,龙子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粤港青年交流基金会”,每年近40个交流项目在内地和香港火热开展,无数青年人在这些活动中结下深厚的友谊,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随着香港和内地青年的交流和交往,香港青年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一定会越来越多,香港和内地青年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龙子明

近年来,深港两地的交流交往交融已经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全社会的合力。

深圳团市委提出“三城”战略蓝图,“三城”之一,正是“深港青年创业创新之城”。正如港珠澳大桥的沟通作用一般,宏大的构想,在大湾区架起一座青年交流交往交融的连心桥。各种社会组织、青年社团、人才论坛和交流平台,促进了深港澳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流动流通。

深港青年之间,从未如此贴近。

▲年6月,深港青年在上合青年创新故事分享会上交流心得

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深圳成为许多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第一站。

“深港澳青年一站通”“港澳青年电话服务专线”及时响应港澳青年需求,政策咨询、创业服务、就业求职……港澳青年北上打拼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一站式解决。

深圳全市23家近85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为深港青年提供了筑梦追梦的舞台。截至今年5月,前海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团队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就占家,被团中央授予唯一“青年创新创业跨境合作示范区”。

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展翅计划”等专项行动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跨过深圳河,将青春的奋斗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

▲前海深港科技城

香港青年的家国认同,也随着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步上新台阶。

为鼓励香港青年深入了解祖国建设成就,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团市委搭台唱戏,让文化艺术成为湾区青年之间的纽带,一系列品牌活动已走出深圳、推向全国。

“同心耀中华”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青春·颂”交响音乐会,唤起深港青年血脉里的共鸣;“龙腾中华——深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火车专列”“同心线”研学之旅,让深港青年浸染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灿烂文明中,进一步增强了国家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深港交流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院的建设,让香港青年有了接受国情教育的最好基地。

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深刻地促进了深港青年彼此间的情感链接,坚定了文化自信,虽是在两地成长,但却同有一段感动。

▲“青春·颂”交响音乐会

25年后肖海晶退休,还常常与当年的老团干相聚,回忆起植树的场面,欢声笑语宛在昨日。

25年后,黄英豪成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责任日重。莲塘口岸开通后,他鼓励青年朋友和自己的子女多从这里通关,多去看看旁边仙湖植物园的回归林。

25年后,张思民立足深圳,牵手香港,鼓舞后来的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舞台上尽展才智。

25年后,龙子明的孩子接过父亲的旗帜,也投身推动深港融合的大潮流中。龙子明转型成为顾问,把活动交给年轻人自己筹办。一代代青年“大手拉小手”“大学生带中学生”,在交流中,不断铸牢深港紧密协作的“同心锁”。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5年前植下的树木已亭亭如盖,25年前的青年已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仙湖植物园中,当年的植树人故地重游,惊诧地发现,他们大都无法分辨当年自己植下的是哪一株——温暖的南方,回归林的树木已交织在一起,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在他们的荫庇下,新一代深港青年生逢其时,以从未有过的开放和自信,拥抱大湾区、放眼全世界。

▲乘客在香港昂坪缆车上可远眺港珠澳大桥图源:新华社

点击图片阅读《“回归林”种下25年,棵树绿荫如盖。》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片林一段情,回归林下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