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目前集约化生产的养猪场一般周龄断奶。断奶是仔猪生活中的一次大转折,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的饲料由全乳日粮变为干饲料,此时断奶仔猪处于强烈生长发育时期,但消化机能和抗病能力又不够强,日粮剧烈的变化,加上环境的变化,对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仔猪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并发水肿病等,这就是所谓的 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 。部分仔猪因此变成僵猪,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引起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防控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引起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的原因 (l)断奶应激。早期断奶应激主要包括母仔分离、营养从乳转向配合口粮和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的环境变换三个方面。三种应激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理和生长的影响以营养应激最强烈,影响营养应激组仔猪出现失重,血糖、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胃内容物重均降低,胃pH值、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而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的影响则较小。其影响的结果表现在临床上为断奶仔猪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消化不良,和引起腹泻的发生。 (2)免疫抑制。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早期断奶仔猪存在的问题是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的被动免疫中断,而此时仔猪本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早期断奶仔猪在由吃液状母乳转为吃固体的饲料时,容易造成肠壁损伤、绒毛萎缩的肠道 免疫反应 。由于肠道的消化、吸收面积暂时变小,使食糜中的蛋白质不能很好地得到消化、吸收,因此以腹泻的形式排出。 (3)消化酶活性降低。在仔猪周龄期间,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长,但28日龄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l/3。早期断奶仔猪胃酸分泌降低,乳酸来源终止,胃pH值上升也直接影响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等酶的功能,各种酶的活性经l-2周后才会重新增长,这是仔猪早期断奶后l-2周期间消化不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4)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和病菌感染。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功能还不健全,仔猪消化道发育不成熟,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还不完善,胃酸分泌不足,还不能维持pH值为3.0的正常胃内酸度。由于没有足够的胃酸,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激素转化为具有消化作用的胃蛋白酶。而补给仔猪的料或断奶时的料的pH值为5..5,使胃内的酸度降低。再加之胰腺和小肠腺分泌的消化酶的活性都还不高,所以仔猪只能消化、吸收食入饲料中蛋白质的一小部分,特别是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腹泻的发生。 断奶仔猪从吃母乳到饲喂含大量植物蛋白质饲料,胃pH值的升高,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而这些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产生*素创造了条件。因此微生物感染和微生态失衡是腹泻的继发性病因。 (5)缺铁性腹泻。初生仔猪常常发生缺铁现象,这是因为:①妊娠母猪对无机铁盐的 胎盘屏障 作用,限制了母体铁质向胎儿的传递,致使初生仔猪体内贮铁量不足;②母乳含铁量少,难以满足哺乳仔猪的需要;③生长发育正常的3周龄仔猪体重达到其初生重的 倍,快速生长需要有足够的铁质予以不断补充支持。缺铁的危害,不仅直接造成生理性贫血,还会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并导致腹泻甚至死亡的恶果。一般情况下,若不及时补充有效铁质,仔猪生后3周便会发生腹泻。 (6)其他不利的外因条件:不良的小气候(低温、潮湿)、补饲不均衡(仔猪过饥或过食)、突然更换口粮、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中缺少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饮水被细菌污染,均会使腹泻加重。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