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敏性鼻炎的专效经方千例患者验证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药材会”→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过敏性鼻炎的专效经方

作者/徐书

过敏性鼻炎早期往往以寒为主,中后期则寒热并见,虚实夹杂;病邪有寒饮、水邪、火邪和血瘀为患,其根源为肾气亏虚。

从经络而言,鼻腔为阳明、太阳之地,所以开太阳、降阳明为主要治法。另外,少阴与太阳、太阴与阳明相表里,所以温少阴、宣太阴也很重要。从脏腑而言,主要病因是正气亏虚,寒邪夹风入内,初起在肺,继续深入伤脾,继之损及先天,内陷入肾,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从六经辨证来看,儿童多从太阳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考虑。成人则以太少两感多见,以喷嚏、鼻痒、乏力少神、脉沉弱等为临床特点。鼻涕是水饮,痒是风,根在肾,脉象表现多为右寸关浮弦,或右寸沉弱,多伴有两尺弦紧。

中医自古就有“肾主五液”之说。盖五液之成,源自水谷,由乎五脏,而化为全身体液的一部分,其周流敷布,互生互化,惟肾气的蒸腾气化。若肾阳一亏,则水不得化,聚而为痰为饮,外邪引动,容易发生咳喘、喷嚏。若肾气充沛,气化正常,则不但津液有源,且邪水得排得化,气血津液滋养全身。所以,过敏性鼻炎本在肾,标在肺与鼻。

余通过在临床中反复实践,发现从经方入手,以脉定证,以证定方,取效较快。

辨证分型01太阳表证

可见面白,鼻痒,喷嚏连连,颈部常感不适,口不干,大便一般偏干,舌苔白、质不红,脉见右寸浮弦。选方:葛根汤加茯苓、白术、附子等。

02太阳太阴合病

可见面色萎*,鼻痒,或见鼻塞,乏力,食欲不佳,大便可见偏溏,舌淡苔白,脉右寸弱。选方: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等。

03太少两感证

可见鼻痒,喷嚏连发,对冷空气或对气味比较敏感,时感腰酸,口中和,舌淡苔薄,脉细弱。选方:麻*附子细辛汤加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等。此型进入后期,症状得到缓解后,以再造散巩固治疗。

验案集粹01院某,男,39岁。年9月25日初诊。

现病史:鼻痒,喷嚏连连,目痒,伴鼻塞3年加重1周,面白,恶寒,口中和,舌质暗,苔白腻,脉细弦。CT片示:鼻甲肥大。

辨证:太少两感证。

治法:温少阴兼散风止痒。

方药:麻*附子细辛汤加味。麻*5g,细辛5g,制附子10g,僵蚕10g,蝉衣10g,乌梅10g,地肤子15g。10剂。

二诊:药后效果佳,诸症好转,仍有偶发,继续以上方巩固治疗10剂。

三诊:仍然偶发,改方,但仍以麻附细辛汤为基础方。麻*5g,附子10g,细辛5g,干姜10g,茯苓30g,白术20g,菟丝子30g,枸杞子30g,巴戟天20g,淫羊藿30g。10剂。

四诊:药后症情平稳,继续原法巩固治疗。

02钱某,女,32岁。年10月3日初诊。

现病史:鼻痒伴喷嚏发作3年,加重1个月,医院均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经过中西医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刻诊:鼻痒,鼻塞,偶作喷嚏,颈部经常酸痛,口干,大便正常,舌质偏红,苔白,脉右寸大。

辨证:太阳表夹热证。

治法:开太阳降阳明。

方药:葛根汤加味。葛根30g,麻*5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芩9g,金银花10g,连翘10g,白蒺藜10g,菊花10g,地肤子15g。7剂。

二诊:药后鼻塞、鼻痒明显好转,口不干,颈部无酸痛。继续上方20剂后,诸症消失,继之以再造散善后。

临证心得

过敏性鼻炎,余治疗数千例,效果甚佳,取效关键在于准确探究疾病病机,并把握六经辨证规律。本病的发病特点可归纳为:鼻炎无症状期时病位在阴,症状明显时则表现为阴中伏阳。临床中大多两经或三经合病,可见右寸、关脉大,或右寸弦,或右寸弱等。余常以脉定方与法。在用药方面,余习惯加用金银花与连翘、白蒺藜与菊花两组对药,痒甚者加用地肤子。另,把葛根汤做成膏剂外用以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亦可。

本文选自《徐书专病特效方》,徐书◎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王庆国教授师从于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是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在四十余载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其应用六经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临证根据病机依法组方,形成了自拟方“双辛鼻鼽散”,疗效稳定确切,反应良好。现将王庆国教授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及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王庆国教授对过敏性鼻炎的病机认识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多个方面,如体质因素、胞痹不通、情志异常、寒邪致病、外寒内热、火热致病、气机紊乱、正气虚衰等。在以往报道的文献中,对于过敏性鼻炎病机的认识一直存在寒热之争,侧重于寒者多反对郁热之说,侧重于热者则完全忽略虚寒之本。

王庆国教授吸纳临床各家之长,先辨病再辨证,重视病证结合,认为肺脾气虚、外感风寒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同时继承发扬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思想,运用六经辨证体系论治该病,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内外合邪、寒热错杂之证,病涉太阴、少阴、少阳三经,与肺脾肾及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王师认为太阴肺脾气虚,太阳外感风寒,并兼少阳郁热是该病的基本病机,客观来讲,其病机寒热俱存,以寒为主,以热为辅。

过敏性鼻炎病机以虚寒为主,却不独为寒所伤,又常夹有郁热,清涕涌出鼻腔实为火性急迫、肺失通调、清涕来不及化为浊涕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清代何梦瑶《医碥》认为:“肺热则气盛,化水成清涕,其不为稠浊者,火性急速,随化随流,不及浊也。”盖少阳、厥阴系于肝胆与三焦,少阳相火淫胜于上,则金受其制,金*不平,鼻为肺之外窍,故可发于上而为鼻鼽。另外,肝气郁久必及肺,肺气滞久则及肝。

王庆国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点

王庆国教授师从刘渡舟先生,立足仲景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其善用六经辨证,以经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他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内外合邪、寒热错杂之证,病涉太阴、少阴、少阳三经,与肺脾肾及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临证主要分为三种常见证型:少阴肾阳不足,太阳经气不利;太阴少阴并病,肺肾经气虚寒;少阳经气不利,胆经邪热犯肺。治疗则可根据辨证将麻*附子细辛汤、桂枝汤、玉屏风散、川芎茶调散、温肺止流丹、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方予以合方或加减运用。

在长期临证观察中,王师发现,上述三种证型常可兼夹出现,鉴于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的发病特点,治疗应补益、发散两相顾,寒热并用,以温补阳气、通阳散寒为主,和解枢机、清解郁热为辅,如此才能使表里和合,寒热平谐,邪不内侵。基于对此基本病机的认识,王老师以麻*细辛附子汤、玉屏风散和川芎茶调散化裁,总结形成了自拟方“双辛鼻鼽散”。以此为核心方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辨证论治,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不仅起效快,而且疗效稳定确切,反响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双辛鼻鼽散方解

双辛鼻鼽散主要组成药物有:炙麻*10g,细辛3g,*芩10g,川芎10g,辛夷10g(后下),*芪20g,防风10g。方中麻*开腠理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温雄烈走窜,可温少阴,佐麻*解散表寒,配辛夷祛风通窍。辛夷,《名医别录》谓其“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本草纲目》云:辛夷可治“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辛夷、细辛是治疗鼻炎的常用必备药,是为本方主药“双辛”。*芪益气固表,补益肺脾,使麻*细辛外散寒邪之时,正气充足而不外亡,同时气足表固而防风寒之邪再度侵袭。*芩清解少阳郁热,川芎祛风止痛,亦入少阳,辛温香燥,走而不守,上行可达颠顶;又入血分,活血而助气行。根据《本草经集注》的观点,川芎还为辛夷的使药,有助其宣通鼻窍的作用。防风,《名医别录》称其为“屏风”,比喻其御风功效如同屏障一般,防风可增强*芪益气固表之用,也可以助麻*细辛祛除风邪。诸药合用,肺脾气固,风寒外散,郁热得清,标本兼顾,邪难再侵。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双辛鼻鼽散中的炙麻*、细辛、*芩、川芎、辛夷、*芪、防风等药物,在抗原提呈、T细胞增殖活化、Thl/Th2细胞偏移、IgE分泌以及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释放过敏反应发生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均起到了有力的调控作用,既起到了干预变态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等祛邪作用,又发挥了改善免疫功能等扶正效应,其网络式调控作用双向调节、多管齐下、邪正兼顾、标本同治。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名医心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伯礼主编)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