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这些经典又精辟的文艺句子,皆出自张爱玲之手。
小时候初读张爱玲,是为了她那句狷狂张扬的“出名要趁早”。
步入谈情说爱的年纪,喜欢的是张爱玲对于爱情的孤勇和态度,她明白一切,但她仍愿意飞蛾扑火。年岁和经历再渐长些,喜欢张爱玲骨子里的不羁和带风的灵*。
张爱玲看透众生,将漂浮人生的喜怒哀乐皆诉诸于笔端,对于在琐碎中苟活又心存浪漫纯粹的人而言,读张爱玲,仿佛在读自己。
出身名门却身世飘零
年9月,上海张公馆的西式小楼内,伴随几声啼哭,女婴张煐降落人间。在*阀混战期间,仍然拥有自家公馆,绝对没落贵族。
深扒张煐身世,果然身家显赫,张煐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
虽然张煐与外曾祖父李鸿章身处不同时空,并无交际,但张煐身上却充满李鸿章家族的贵气和才华。
没错,张煐就是张爱玲。
虽然家族历史身世显赫,但并没有给年幼的张爱玲带去太多美好,反而带去了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阴影和伤痛。
张爱玲的父亲是典型的遗少富家公子,典型的旧社会纨绔子弟,吃喝嫖*抽,张爱玲的母亲则是新式女性,热爱自由和美好,学过油画留过洋,最希望跟爱人一起吹着风细品咖啡。
三观不合的结果自然是分道扬镳,张爱玲的父母签署离婚协议,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很快便娶了新的女人,张爱玲的悲惨童年自此拉开序幕。
继母爱争风吃醋,对张爱玲愤恨有加,常常故意诬陷捏造是非,让张父痛打张爱玲。
一次继母诬陷张爱玲动手打她,传统又暴躁的遗少张父怒不可遏,不分青红皂白便揪起张爱玲暴打,张爱玲被父亲打到躺在地上无法动弹,也没能让父亲就此收手,依然对着她的踢打。
后来还将张爱玲关进空房间,一关就是几个月,派人看管,生病了也不请医生。
“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张爱玲的语言透露着满腔的悲凉和愤恨。
年张爱玲趟着漫天夜色逃走,到母亲家寻求母亲帮助,母亲却表示爱莫能助,远嫁他乡。
女孩最体己的朋友便是母亲,连母亲也离开了张爱玲,年轻张爱玲的内心世界怎么能不凉薄悲苦,怎么会不极端要强和追求轰烈?那些父母没给的